第三届中国(蓝光杯·漳州)钟表设计大赛工作报告                                  ——大赛组委会副主任邵跃明


大赛组委会副主任邵跃明

尊敬的陶小年理事长、各位理事:
  大家好!我受大赛组委会的委托,向八届四次理事会报告第三届中国(蓝光杯·漳州)钟表设计大赛工作情况。
一、大赛概况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我国钟表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激发钟表设计人才创造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促进中国钟表行业设计水平提高和品质创新,提升我国钟表国际地位,2012年12月,经中国钟表协会七届四次理事会研究决定,举办中国( 蓝光杯)钟表设计大赛,打造国内最具权威的中国钟表设计奖项。大赛自2013年举办首届设计大赛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
  钟表设计大赛由中国钟表协会、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龙文区人民政府、漳州市二轻联社、漳州市钟表同业公会共同承办,并得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这三届大赛从无到有,从开始的行业人士举步观望到本届业内外人士踊跃参与;从首届只限于中国大陆地区参赛跨度到本届设计大赛,初步实现了国际化——瑞士、德国、日本等海内外选手纷纷投稿,为今后把大赛打造成国际化、专业化权威赛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次并将三届参赛的获奖作品编辑成册赠与参赛选手,各支持单位、兄弟协会作为纪念和分享之用。
  钟表设计大赛以“创新、经典、时尚”为主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吸引了众多钟表企业、设计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国内外优秀设计师的积极参与,三届设计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423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无论在赛事规模、评审阵容、参赛人数、奖项设置、宣传推广,还是在作品奖项分组、作品数量、作品质量、作品评定规则等方面,相比往届均有很大的提升,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科学、严谨的钟表专业设计国家级展示平台,它的成熟与发展正在带动中国钟表企业关注创新、设计和创意,创造出造型精美,功能完善,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钟表产品。设计正引领创新,设计正改变人类生活,设计正引领产业行业的变革与转型,相信中国钟表设计将推动中国钟表行业从“简单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型,对进一步提升中国钟表设计水平,提高我国钟表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培养钟表设计领军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精心组织,强化保障。
  一是组织有力: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高度重视大赛工作,多次开会商讨研究,对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很多的思路和建议。大赛组委会和承办单位定期召开会议,针对各个阶段特点,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解决大赛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强化对大赛的组织领导,推动大赛有序进行。二是程序严谨:大赛有报名受理、资格审查、初评、网络投票及公示、复评、终审等六个流程,环环相扣,通过层层审核把关,确保了作品的质量。三是奖项分组逐步细化完善:首届大赛申报作品分为时钟专业组和手表专业组,每个组各细分产品设计奖和概念作品奖小组;第二届大赛根据院校的特殊性,增设学生组概念作品奖,借助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为大赛注入新活力;第三届大赛申报作品分组更加细致,其中手表专业组产品设计奖又分为:机械手表、石英手表含智能手表和工艺创新手表三小类,使大赛作品奖项更趋于合理。
2、多方推介,扩大影响
  大赛启动以来,大赛组委会在认真总结上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国内外重点高校、展会、行业推广等形式,加大赛事推广力度,提高大赛国际化水平。
  本届大赛在一品威客网投放大赛专题广告;在大赛官方微信公众号针对往届大赛奖项获得者进行专题采访,推出钟表系列深度软文;在展会/年会推广,参加2017年全国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家年会杭州站、第28届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与香港贸发局、协会表厂商会、表业总会共同筹办第36届香港钟表展-亚洲钟表研讨会、拜访瑞士企业、独立制表人学会,号召更多的钟表生产企业、专业设计机构及个人积极报名参赛,极大地提高大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良好成效。二是开展网络评选,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吸引社会公众关注钟表,参与钟表设计大赛评选。在为时10天的网络评选中总浏览人数高达260万,评选结束仍然有许多人上网查询投票,点击阅览人数达370多万。有效投票数超过45万,评选出5名“消费者最喜爱的时钟”和“最喜爱的手表”大奖。有效的宣传了钟表行业自主品牌,扩大了设计大赛的覆盖面。三是借力传统媒体。每届大赛都举行了盛大的设计大赛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的开幕仪式,通过漳州市政府新闻办,邀请CCTV4国际频道,福建省内各大电视台、报纸、杂志、钟表专业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对大赛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赛事氛围。传播了钟表设计的创新魅力,也是漳州钟表之城走入千家万户。
3、扩大新生代,加速国际化,提升作品质量
  一是广泛邀请高校参与。大赛组委会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南通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江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国内数家工业设计学院参与本次大赛。目前,中国在校设计类学生有150多万名,每年将毕业40多万名设计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将影响和引领中国未来的设计方向,并将成为中国设计的中流砥柱,中国设计也将逐步走出中国,影响世界。在高校进行线上线下推广,号召在校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创新思维优势,为大赛注入新活力,提升本届大赛学生组概念作品质量和数量。二是邀请国外钟表协会参与。邀请台湾区钟表工业同业公会、韩国时计工业协同组合、马来西亚钟表总会、新加坡钟表公会、香港钟表总会、日本时计协会、香港表厂商会等亚洲地区各国协会参加本次大赛。三是邀请全球影响力的钟表组织及品牌参与。在作品征集阶段,大赛组委会积极联系并邀请全球独立制表人协会(AHCI)、瑞士独立制表人组织(SIWP)、拉佩(LEEF)、马威.罗曼(MATTHEW  NORMAN)/瑞莎(SWIZA)、赫姆勒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钟表行业组织及品牌参与,取得良好成效。第三届大赛共收到573件参赛作品,包含20个瑞士独立制表品牌的作品,初评入围作品110件,其中国内组85件,国际组25件。三届大赛作品征集数量和质量均稳步增长。
4、组成专业权威的专家团队,坚持公平公正。
  为确保大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经大赛组委会研究遴选,由高等院校教授、工业设计协会专家、著名钟表收藏家、钟表杂志总编、钟表行业精英等组成评审专家委员会,参与大赛初评、复评和终审工作。第三届大赛首次邀请到瑞士钟表资深专家担任评审专家,初评专家32名,复评专家16名。评审专家阵容逐步国际化,进一步提升了大赛的权威性。同时为确保大赛公平公正,采取了严格的评审保密机制,所有获聘专家均签署《评审专家承诺书》,所有参与初评、复评、终审的评审专家名单严格保密。按照《中国(蓝光杯)钟表设计大赛评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对部分评审专家在打分过程中采取归避原则,确保比赛的严谨、公平、公正,有效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保护了参赛人员积极性,三届以来从未发生“走后门”的现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赛参赛作品设计水平不断提高,每届作品的创作理念、创新能力、设计水平、花色品种、实用性等方面均较上届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组的作品,思路新颖、大胆,弥补了业内设计师创作上的空档。
5、保护知识产权,公示举报作品交由专业团队甄别评估
  本届大赛入围作品在网上公示后,接到社会各界发来的8封举报邮件,对5件时钟、8 件手表作品提出质疑。经大赛知识产权法律顾问:北京集家律师事务所集慧智佳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做出专业评估后,认定这些作品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侵权问题,澄清了对8件手表产品的质疑,同时对5件时钟产品中的3件作品做出了保持原评的意见。余下的2件作品,意见不够统一,于是在大赛复评时,交由大赛复评专家再一次进行审定。
  并进一步听取了作者本人的陈述,最后比较一致地认为,作者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点,大家从获奖的名单上也能看到。
  与前两届相比,本次大赛突出文化性、国际性、网络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实现两个跨越:参赛范围:逐步从国内走向国际;参赛者:从企业设计师、钟表爱好者到国际著名设计团队、国际独立制表人;
 ②、作品式样:从简单、传统,到品种繁多、时尚前卫;
  ③、结构上:突破传统的以指针式为主,到多种显示方式;
  ④、材料选用上:从普通低端到奢华高端;
  ⑤、工艺上:大胆创新,既有中国元素的演绎又有国际潮流的风采;  
  ⑥、大赛分组:根据行业实际,从时钟组、手表组、学生组,进一步把手表组细分为机械表组、石英表(含可穿戴)组、工艺创新手表组;
  ⑦、网络投票环节: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大赛,宣传大赛,提高大赛的知名度,从而让更多的人知晓国内自主品牌、提升自主品牌的魅力。
  ⑧、获奖奖品:大赛组委会除了为本届的获奖者颁发证书、奖杯、奖金外,还为获奖者及与会代表赠送《中国(蓝光杯)钟表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纪念册》,留作永久的纪念。

  在此,我代表组委会感谢社会各界对大赛、对钟表行业的的关注、关心和爱护。有大家的高度关注、热情支持,我们的大赛会做得更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我们在这三届钟表设计大赛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如对参赛作品的初审,把关不够严格,有瑕疵与疏漏;参赛作品如何更加合理分组、各个评审小组之间把握打分更加均衡、大赛推广方向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奖项设置公布方式、大赛的经费、提高后勤保障水平等各个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有待提升的地方,例如:如何有效提升获奖作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和影响力;如何提升优秀学生作品的产品转化率。我们将认真总结历届大赛经验与不足,充分汲取各方意见,不断改进思路,切实提升大赛质量和水平。我们坚信:有政府的全力支持,有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中国(蓝光杯)钟表设计大赛会越办越好!中国钟表好设计创造美好生活!
  谢谢大家!